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及中国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5日 浏览量:7574

2016-12-5

董哲

人民币汇率风险(来源: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人民币于今年国庆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路上的又一里程碑。然而,在加入SDR货币篮子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化大步前进的设想尚未完全实现,就被来势汹汹的新一轮人民币贬值浪潮所扰乱。对此,中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应对。在措施得当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虽然道路较为曲折,但是前景依然光明。

 

一、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出现原因

在12月2日的财新会议上,巴曙松表示:在目前全球市场低利率的环境下,经济波动的压力主要通过汇率的波动来释放,因而汇率在低利率情况下容易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这一国际背景为全球范围内货币汇率波动的出现与放大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之所以会在近期出现,除了国际背景这一便利条件外,还因为以下几点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一,前段时间人民币入篮虽然对人民币币值稳定有一定作用,但其短期的直接作用较为有限。由于SDR本身占世界储备资产的份额过低,因此人民币入篮带来的人民币储备资产需求,事实上难以实质性地推动国际社会对人民币需求的大幅提升。因此,在此意义上,人民币入篮更多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然而,这种象征性意义并不是说人民币入篮无关紧要,没有意义。相反,人民币入篮意味着新兴国家崛起以及其货币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标志着目前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幕的正式拉开。但这毕竟是中长期的积极作用,对人民币汇率平衡和稳定的短期效果仍较为捉襟见肘。

第二,美国大选结果以及美联储的下一步可能动作,则对人民币汇率贬值产生了较强的推动作用。随着候任总统特朗普的执政纲领日渐清晰,其公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能够使市场产生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此外,近期美联储动作频频,展示了其可能于12月进行加息的强烈预期。这些都推动了美元指数大幅飙升,使其于近期突破了100大关。2016年2月,人民币汇率政策被央行调整为“收盘价+篮子货币”机制。此后,美元指数上升将带动篮子货币上涨,需要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来稳定篮子货币。因此,近期美元指数的飙升是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始作俑者,也加重了市场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

第三,近两年来人民币大幅升值,使人民币适当贬值更符合中国需求,央行因此在本次贬值中没有立刻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干预。过去两年内,美元汇率强劲上扬,对其他各主要货币普遍升值。同期人民币汇率政策尚未调整,使人民币因紧盯美元而一同大幅升值。其也因此成为继美元之后,世界第二强的主要货币。但是,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与国内经济的现实状况并不相符。这也是目前的人民币贬值需求产生的原因。适当的贬值有利于中国重振目前偏弱的实体经济。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通过放手人民币贬值方式回应上述现实需求,而并未像之前那样即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人民币的持续贬值。

 

二、中国应对汇率波动的短期措施及其影响

为应对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其带来的不利后果,中国采取了诸多短期应急措施。其从类别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短期措施目的在于释放信号缓解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恐慌情绪,避免人民币持续贬值恶性循环出现。11月25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刊文,探讨了人民币近期汇率波动问题,强调这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的自然反应,同期市场反响也较为理性。11月27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就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等问题接受了采访。他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幅度相较于多数非美元货币较小,因此从数据看,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表现出稳定强势货币特征;同时,人民币从长周期看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而近期中国外汇储备有所下降,但仍高居全球首位,十分充足。人民银行的接连表态显示了目前其对于人民币贬值相对淡然的态度,对于缓解市场情况,维护汇率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类短期措施着眼于采取措施应对恶意资产转移,以解决外汇储备流失和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压力。10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督促银行切实履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采取措施严格防范利用已经开放的经常账户转移资本。11月29日,外管局通过官方微博表示,其将配合境外投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打击虚假对外投资行为。事实上,这一领域的类似合作早已展开。11月14日,外管局与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推进信息共享实施联合监管合作备忘录》,以便双方在跨境税务以及外汇收付等方面的管理上进行监测评估。通过这一税收征管和外汇监管的数据共享平台,外管局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跨境投资企业的运营状况,便于其识别与打击虚假对外投资行为,应对外汇流失问题。

此后,中国的相关应对措施效果开始显现。至12月2日上午,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均已收复6.90关口,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外汇流失也因此得到缓解。但其中,外管局措施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只能作为短期应急的权宜之计。首先,外管局措施等可能带来资本管制收紧的后果,这可能对应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带来反向不利后果。同时,外管局的此类措施也具有一定随意性与不可预测性,长期来看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信用的建立。除了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信用的不利作用外,本次外管局措施也可能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产生一定限制。虽然外管局在10月2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将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而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管局也在11月28日的答记者问中表示坚持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但其措施无疑将会对相关企业的外贸与投资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中国应对汇率波动的长期对策思考

上述应急措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因而仅能作为应对汇率波动的权宜之计。未来,中国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波动,应当将短期进行市场干预与中长期顺应市场趋势结合起来。这需要中国实施相应长期对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并以此减少使用短期应急措施带来的不利作用。具体而言,中国的长期准备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以“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等合作平台为依托,强化“一带一路”沿线金融合作。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地区各国的金融合作仍处于较低水平,人民币支付清算等基础设施也不尽完善,使人民币走出去步伐因此而受阻。在未来的“一带一路”合作中,中国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人民币的使用,以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借人民币入篮东风,中国可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资产,以此作为以人民币结算“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相关款项的资金保障。人民币结算不仅有利于项目方规避汇率风险,而且能够减少外汇因“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而外流,同时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比例,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谓一箭三雕。

其次,继续推动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拓宽资本流入本国市场的渠道,同时继续丰富市场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使人民币吸引力增强。目前国内人民币债券与股票市场仍较为封闭,不利于资金的回流。而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也面临种类不够丰富、选择较少等问题,导致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对于各国缺乏吸引力。未来,中国应当继续推动人民币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改革,如继续颁发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牌照,以沪港通、深港通以及讨论中的沪伦通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和丰富离岸人民币投资境内市场的渠道,以此促进资金回流,减小资金流出带来的压力。同时,离岸市场的新型人民币投资产品的推出也应加速,从而推动人民币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储备资产。

最后,继续推动供给侧改革,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打造外汇收入的稳定来源。近几年中国经济逐渐步入经济中高速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放缓为中国供给侧改革与产业升级战略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最近,国家发改委网站所示的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已完成连续数月的正增长,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的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创下2014年8月以来的新高。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已经逐渐度过最艰难时刻,开始回暖。在这样有利的大环境下,中国应当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战略,冲击上游高端产业并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提升未来中国出口换汇能力,从而弥补近期外汇流失,同时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维护汇率稳定积攒充足的弹药与护盾。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6级博士生)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