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
杨凌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印度官方近日旨在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废钞政策使其社会民生陷入了严重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政策过于激进并对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和央行的独立性缺乏重视。以此为鉴,一国金融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考量。
一、不期而至,废钞令下几家欢喜几家愁?
自11月起,印度官方采取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政策。
11月8日晚间,印度政府突然宣布,除个别豁免情形外,现版500及1000卢比面值的货币从午夜起不再是法定流通货币。所有银行及ATM设备在11月9日将停止公众服务。从11月10日到12月30日,民众可以到银行或者邮局储存旧币,数额没有上限,但取款限额为每日10000卢比,每周20000卢比。
11月10日,印度政府引入了具有新安全特征、面值为500和2000卢比的新钞票。
11月24日,印度政府财政部突然宣布,次日零点起,国内银行柜台不得兑换8日宣布禁止流通的500和1000卢比钞票。使用这两种钞票支付的一部分豁免情形,如个人和家庭支付水、电、煤气费和学费等,其生效时间则由12月3日延长至12月15日。
11月26日,印度央行宣布对各银行于9月16日至11月11日间吸纳的定期和活期存款适用临时的100%现金准备金率(Cash Reserve Ratio, CRR),以吸收废钞令带来的巨额流动性。
根据官方解释,这一系列金融政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打击影子经济,世界银行曾于2010年估算,印度影子经济规模占GDP的20.7%,贪腐、伪钞、逃税等问题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收入。二是弥补财政赤字,印度银行系统通过废钞令有望收回高达5万亿卢比的资金用于经济发展。
但是目前看来,废钞令下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对于印度政府而言,打击影子经济的效果有限。废钞令治标不治本,并没有消除问题的症结,如税务系统的低效、监管制度的缺失。有评论认为,早在废钞令公布的两个月前,相关方面就已经获悉并完成了资金的转移。印度央行26日的政策就是变相承认,从9月中旬开始就已有大批量来源不明的资金流入银行。
在社会民生方面,废钞令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和不便。很多民众一觉醒来发现手中的现金悉数作废,医院、加油站、药店、公交和机票售票机在72小时过渡期后都不再接受旧版货币,导致很多家庭最后是靠着孩子的零用钱解决了燃眉之急。据报道,截止至11月23日,印度全国现金供应依旧不足,民众仍然需要每天在银行门口排队换钞。整个换钞流程或许至少需要持续到明年5月。
废钞令还造成企业现金流断裂,动摇宏观经济的根基。根据人民网的报道,废钞令可能让印度企业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下降多达40%。而根据印度界线资本(Brokerage Ambit Capital)预计,印度2016-2017财政年度的GDP增长率将会从原先估计的7.3%下滑至3.2%。
有评论指出,废钞令的最大获益者可能是移动支付行业,不过印度官方对该产业甚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计划。
二、乱象丛生,废钞令为何南辕北辙?
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的废钞令却引发了种种乱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废钞令的实施过于激进。为了打击贪腐,印度政府选择了突然袭击的办法,废钞令从宣布到生效只有短短四个小时。大部分民众一觉醒来发行自己的现金悉数作废,产生了极大的恐慌。而仅隔半月,印度政府又突然宣布所有银行柜台停止兑换,社会秩序由此愈加混乱。除了政令的突然外,废钞的时机也有不当之嫌。当前正值美元加息周期,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资本外流的挑战,废钞令让卢比一路贬值,造成了外汇市场的巨大波动。另外,被取消的500和1000卢比价值相当于人民币的50和100元,占流通货币总值85%以上,在印度日常经济生活中使用甚广。据统计,被废掉的货币总值相当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2%。如此宽泛的废钞范围也势必对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
二是废钞令没有考虑印度金融业信用发展的基本状况。印度是一个高度依赖现金的经济体,超过90%的交易都是现金支付。超过一半的印度人目前没有任何银行账户,甚至约有3亿人根本没有身份证以开设银行账户。印度市场上也没有足够的替代性支付安排。全印只有约1.3亿人拥有移动钱包,约2500万人拥有信用卡,二者只占总人口数的11%。除此之外,印度银行和ATM的数量不足,偏远地区因交通停运迟迟未能供应新钞,也都导致了废钞令实施后印度全国数千万人不去工作而每日通宵排队取钱的“奇景”。
三是废钞令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印度央行的独立性。废钞令主要由印度财政部主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印度央行唯一的出场机会是宣布实施临时性100%现金准备金政策。目前看来,这也是一种被迫的补漏之举。在取现受限的情况下,银行因废钞令短期内接受了大量的流动性,为了追求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必然会大量购入国债等资产,形成对债市的冲击。因此,印度央行不得不采取临时措施,以帮助市场平稳度过废钞与新钞的置换期。
三、事关全局,金融政策应作何种考量?
印度废钞令及其乱象充分说明了金融政策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影响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因此制订、实施金融政策应该系统地考量相关因素:
一是政策涉及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包括开始和退出的时间点以及实施范围和程度。同样是对货币的调整,今年5月欧洲央行曾为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宣布将在2018年停止印刷500欧元面额的纸币。由于宣布时间比较早,而500欧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甚少,再加之欧洲央行并没有废除500欧元的法定货币地位和限制货币兑换的期限,因此该措施几乎没有在市场上引起波动。
二是调控对象及其涉及的一系列因素。以基础货币的调控为例,存款准备金率、流通中的现金量、中央银行的操作、公众收入和消费情况、物价变动状况、宏观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存款和现金的比例变化、信用开展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对调控产生一定的影响。各因素间也不都一定是同向推进的关系,还有相互交织、相互消长的情况。所以,在制订与实施相关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合力。
三是尊重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强调和重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的长远、全局利益不会因特定的、短期的个别利益而受损。目前世界各国对央银的法律地位主要有四种规定模式,一是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二是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财政部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英国为代表。三是中央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以日、韩为代表。四是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与财政部并列,中国即是这种模式。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模式,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客观趋势,这已成为世界主流共识。
(作者系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2015级博士生)
上一主题: 中国海外公民保护的钩沉与反思——从菲律宾滞留中国公民事件说开去
下一主题: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及中国对策思考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