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钰译评
(图片来源:印度国防部)
今年10月,中印就边境争议地区执行巡逻安排达成协议,暂时结束了中印边境的僵持状态,缓解了两国间的紧张关系。目前,许多印度分析人士认为两国关系或将恢复“正常化”。对此,哈什·V·潘特(Harsh V. Pant)和卡尔皮特·曼基卡尔(Kalpit A Mankikar)撰文就中印关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印度对华战略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中印并没有回到理想的“正常”现状,双边关系仍充满挑战,中国将“持续限制”印度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行动能力。
首先,作者开篇批评了印度政府忽视国家安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尽管莫迪政府比往届政府施以更加强硬的遏华政策,但印度的经济发展仍然严重依赖于中国。这一依赖暴露了印度的长期不足,即与其他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一样,印度领导人一直把国家安全和经济议题区分考量,但实际上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作者认为,印度需要建立一个经济安全部门,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对印构成的“经济威胁”,评估中国在印的经济参与规模,并设法使印度免受中国的“威胁”。但倘若印度决策者仍旧忽视经济与国家安全间的关系,印度将持续受到中国经济影响力的限制。
其次,作者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对华的立场转变。他们认为,1962 年中印边界战争后,中印关系持续恶化,并且该战争的失败长期“困扰”印度的政治精英。20世纪80年代,两国关系逐渐破冰,建立了更紧密的文化和经济接触,中印边界问题从而被搁置。20世纪90年代,中印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但基于对1962年边界战争失败的历史记忆,印度仍对中方保持警惕。而印度对华立场发生转变出现于2004年辛格总理上台后,在2004年至2014年辛格总理执政期间,许多印度官员和分析人士认为,中印可能会共同崛起,并创造了“Chindia”一词。(译者注:“Chindia”是由印度经济学家杰伦·兰密施(Jairam Ramesh)于2005年提出的,指把中国(China)与印度(India)看作一个整体的经济思想,旨在超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学术概念)基于该立场,这一时期印度对于构建四方安全对话(Quad)持谨慎态度,甚至还淡化了对华“珍珠链战略”的炒作。2014年莫迪当选总理以来,印度对华立场再次发生变化。2017年洞朗对峙后,印度积极推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寻求与他国建立更强大的伙伴关系,以维护其国家安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美扩大了其伙伴关系,更加注重情报共享、在印太地区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并于2021 年举行了首次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2023年,印美联合启动了“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iCET),旨在提升和扩大两国间的战略技术伙伴关系与国防工业合作。作者强调,印度期望在此倡议下,构建排华半导体供应链体系。在2023年6 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莫迪强调,印度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巩固了印度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在实践中,印度对华采取了更具“对抗性”的姿态,以期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在莫迪政府的第三任期,印度对华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姿态,例如,印度政府正在寻求与台湾地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包括合作开发半导体制造业和签署劳工合作协议来深化与台湾地区的经济接触。此外,印度还向菲律宾交付了布拉莫斯导弹,以期在南海问题上与菲律宾联合遏华。由此可见,莫迪政府在南海、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多次触及到中国的政治红线。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莫迪政府对华的战略缺陷。他们指出,尽管莫迪政府在多领域对华表现出强硬立场,但在与中国建立经济关系方面仍持“摇摆不定”的态度。然而,印度政府在安全议题上的强硬立场和经济议题上的软化立场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印度对华战略的重大缺陷。该缺陷具体表现为:印度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经济走廊持以坚决反对态度,但作为创始成员之一,积极参与了中国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据悉,印度一直是该多边贷款机构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截至2018年,印度获得了该机构44亿美元贷款,用于开展电力、道路建设和城市铁路项目。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爆发后,印度政府为回应国内民意,修改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限制中国对印投资并减少向中国公民发放签证。但莫迪政府第三任期以来,莫迪政府内部出现了在经济上加强对华合作的声音。在2023-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中,印度财政部建议加强引进中资,并恢复与中国的经济接触。对此,印度政府公开拒绝了这一建议。但作者认为,仍有迹象表明,印度政府对华在经济议题上的态度开始逐渐软化。目前印度已简化向中国技术人员发放商务签证的流程,并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工作小组,以加快中国投资提案的审批。两国民航部长也于9月举行会晤,讨论了在2020年暂停后恢复直航的相关问题。
随后,作者强调了对华战略缺陷或将对印度造成诸多代价。该缺陷或将损害印度作为与中国相提并论的崛起大国的形象,降低印度削弱中国影响力的战略构想以及削弱印度试图构建排华供应链体系的能力。对此,作者认为,印度对华摇摆的经济立场可能会促使不丹等国家强化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从而破坏印度的“战略缓冲区”。
综合上述分析,作者建议印度不仅需要增强其军事能力并开展灵活外交,还需要对华经济议题全面安全化。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印度决策者在涉及中国议题时仍将国家安全与经济议题区分考量。印度应借鉴其他国家提供的解决方案,例如,印度可以学习日本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建立的经济保障部,成立类似的经济安全部门。该部门可以通过聘请精通贸易流、供应链和高科技的专业人士,对印度的供应链进行审查,查明来自中国的“风险”,并寻找替代的供应商,促进进口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进口方式将使印度免受来自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此外,该部门还可以帮助印度引进外国投资,更好与中国在绿色科技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开展“行业竞争”。
最后,作者总结道,在中国的经济影响下,印度维护其经济安全并不容易。但莫迪可以在第三任期实现转变。如果莫迪政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该政府希望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景将被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挫败”。
(审校:畅爽 编辑:杨倩)
原文于11月17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the-fatal-flaw-in-india-s-china-strategy
上一主题: 印度对特朗普2.0的乐观态度掩盖了印美关系的根本缺陷
下一主题: 中国和印度为何突然走到一起?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