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嘉聪译评
(图片来源:印度教徒报)
6月21日至22日,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访问印度。据悉,哈西娜为印度总理莫迪开启第三任期以来首位访问印度的外国领导人。访问期间,孟印双方签署了10项谅解备忘录,凸显了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孟加拉国政策建议与治理研究所(IPAG)主席Syed Munir Khasru撰文称,哈西娜与莫迪的第三次合作标志着孟印关系的关键时刻。孟印两国应在需要合作之处取得更多成果,并在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受损的情况中避免冲突。
首先,作者阐述了孟印能够实现双赢的合作领域。他认为,在经济层面,孟印双边经济关系不断发展,且对印经济合作有助于减轻孟加拉国的外汇储备压力。新近达成的孟加拉国-印度数字伙伴关系共同愿景也有望促进双方在新兴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在能源、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方面,作者指出,多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促进孟印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连接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的阿克霍纳-阿加尔塔拉(Akhaura-Agartala)跨境铁路和库尔纳-蒙格拉(Khulna-Mongla)港口铁路是改善南亚地区交通网络的标志性举措。此外,孟印还在探索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尼泊尔经由印度电网向孟加拉国输送水电标志着南亚地区能源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安全领域,孟印两国通过边防部队和毒品管制机构间的定期会谈等多项双边机制管控其国际边界(international border),以应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跨国犯罪等共同挑战。印度国防三军参谋学院(DSSC)与孟加拉国国防指挥参谋学院(DSCSC)新签署的军事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进一步加强孟印安全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与孟加拉国在情报共享及联合反恐方面的持续合作对维护南亚地区稳定与安全同样至关重要。早前,印度向孟加拉国提供了5亿美元贷款,用以从印度购买国防装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孟加拉国的国防能力,还有益于加强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其次,作者认为孟印两国在跨界水资源共享和边界问题方面存在潜在冲突。第一,提斯塔河(Teesta)水资源共享问题依然是孟印两国争论的焦点。在12月至次年5月的旱季期间,印度仍控制着蒂斯塔河55%的水资源,而孟加拉国则要求获得50%的水量。两国均在提斯塔河上修建了引水大坝,为印度西孟加拉邦约92万公顷的土地和孟加拉国约75万公顷的土地提供灌溉。作者认为,这一争端的解决对孟印农业、生计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都非常重要。解决上述问题的挑战在于平衡印度的农业需求和孟加拉国的用水需求,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并为管理南亚的共享水资源树立良好范例。然而,印度的内政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孟印围绕提斯塔河水资源共享的争论。例如,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Mamata Banerjee)一直对《提斯塔水共享协议》持反对意见,认为该协议一旦签署,将在旱季对西孟加拉邦北部地区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已向孟加拉国提交了提斯塔河疏浚开发项目的正式方案,预计耗资达10亿美元。印度也采取相应措施,表示愿为孟加拉国提斯塔河相关开发项目提供资金。作者称,由于中国是孟加拉国最大的贸易和国防伙伴之一,拒绝中国或将导致孟中关系陷入紧张故而中印的上述举动可能使孟加拉国陷入困境。提斯塔河开发项目对孟加拉国西北部地区民众具有重要意义,孟加拉国必须在中印紧张局势中平衡自身利益,并巧妙应对挑战。第二,边境伤亡事件仍为加剧孟印紧张关系的敏感议题。一再发生的边境伤亡事件有悖于双边信任、合作和地区稳定的精神。尽管双方开展了联合巡逻行动、加强了边防部队之间的沟通并使用了非致命性武器,但在确保平民安全的同时管理非法跨境活动仍然存在挑战。孟印正在进行的关于边界划定、飞地交换和协调管理的讨论反映出两国致力于平衡双方的安全关切和友好关系。
最后,作者分析了孟印关系对南亚地区发展轨迹的影响。他表示,印孟关系正在进入新阶段,哈西娜此行签署的10项谅解备忘录反映了孟印双方关系的密切与合作的加深。双方有关地区互联互通的倡议有望促进区域内贸易,并改变南亚经济格局。上述联系不仅将塑造孟印关系,还可能通过为区域合作与协调设定新标准,对更广泛的南亚地区事务产生积极影响。譬如,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和《BBIN机动车协议》等倡议,将进一步推进整个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一体化和稳定。上述倡议作为促进互惠互利睦邻关系的良好范例,为构建一个更为互联互通和繁荣的南亚铺平了道路。
(审校:张海龙 编辑:杨倩)
原文于6月24日发表于《印度快报》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india-bangladesh-relations-modi-hasina-9410281/
上一主题: 金砖国家和七国集团:印度的空中飞人表演
下一主题: 莫迪第三任期印外交政策不会改变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