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南海的微妙举措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浏览量:3207

段染译评

图片来源:南华早报)


20243月,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访问菲律宾期间发表的声明中明确表示,印度全力支持菲律宾“维护国家主权的举措”。这一表态是在中菲之间在南海频繁爆发争端的情况下作出的。除此之外,印度和菲律宾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也呼吁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海上秩序”,并表达了对2016年国际法院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的支持。对此,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哈什·潘特、副研究员普拉那什里·巴苏认为,这两项声明标志着印度偏离了此前在南海问题上谨慎中立的立场。

 

首先,潘特和巴苏分析了印度在南海事务中微妙的立场转变。印度政府对南海事务的介入原本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即推广印度的“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旨在加强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以及保障印度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供应。鉴于印度的国有企业(如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海外分公司)参与了越南专属经济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项目以及其他类似项目,参与南海事务不仅可以保护印度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也意味着印度支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国际法原则。在莫迪政府执政期间,印度的“东向政策”转变为了“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标志着印度转向与印太地区国家建立更紧密的战略联系。这一政策演变反映了印度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的认识,以及采取更加积极的、多领域的外交政策的趋势。“东向行动政策”不仅强调经济一体化,还希望促进印度与“印太”国家的安全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印度还通过海外军事部署、强化海域意识和建设深海设施来加强自身在该地区的行动能力。

 

其次,潘特和巴苏分析了印中关系演变对印度转变其南海问题立场的影响。潘特和巴苏认为,印度加强对南海事务的介入,无法与印中两国的复杂关系脱钩。随着南海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印度的立场变得更加微妙,同时也变得“不那么谨慎”。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有着长时间的边界争端。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以来,印中边界争端不断加剧,印度指责中国频繁“侵犯”实控线、对印度“阿鲁纳恰尔邦”领土进行地名标准化工作。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还在南海部署了一艘军舰,以展示印度的非对称威慑能力。对此,潘特和巴苏认为,印度的同南海周边国家包括定期海军演习在内的一系列战略接触,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强调印度对地区安全的承诺,二是对抗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

 

最后,潘特和巴苏分析了东南亚地区因素是如何影响印度南海问题立场转变的。潘特和巴苏指出,莫迪政府之所以重新调整印度的南海政策,是因为莫迪政府认识到南海对地区安全和全球海洋秩序至关重要。南海问题的主要争端方是中国和几个东盟国家,它们之间的争端已经对该地区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原则产生了影响。上述国际法原则不仅对印度的贸易和能源运输路线至关重要,对全球贸易和能源供应也至关重要。潘特和巴苏认为,作为印太地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印度再也不能在如此重要的地区问题上逃避责任,而应采取明确的立场。印度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意味着它的周边不再仅仅是印度洋。在太平洋地区,中国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挑战地区现状”。潘特和巴苏认为,东盟在印度的印太战略中的中心地位也使印度必须支持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中的立场,即便东盟内部的意见分歧可能对印度的努力构成挑战。

(审校:张含睿 编辑:杨倩)

 

原文于4月20日发布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ias-nuanced-approach-in-the-south-china-sea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