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各个层面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0日 浏览量:2500

祝嘉聪译评

 9月9日,印度、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多国领导人在参与g20峰会期间共同宣布启动“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

(图片来源:路透社)


99日,G20新德里峰会期间,印度、欧盟、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沙特阿拉伯及阿联酋签署合作备忘录,承诺共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建成后,该走廊将涵盖一个兼具成本效益及可靠性的跨境铁路网,辅以现有公路运输和海运路线,促进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约旦等国家间的货物和服务流动。此外,各国还将在走廊沿线铺设电网、数字光纤电缆和氢气运输管道。关于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联合声明指出,合作备忘录是各国初步磋商的结果,参与国计划在未来60天内举行会议,制定一项行动计划及相关时间安排。据此,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员艾尔沙德(Arshad)撰文剖析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旨在审查项目的各个层面及其发展前景。


首先,艾尔沙德从构成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关键要素出发,认为该走廊存在三重关键要素。其一,通过能源网络加强能源运输,通过海底光缆扩大数字通信,从而促进参与国经济繁荣;其二,缩小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赤字差距;其三,通过基础设施合作改善地区安全环境。艾尔沙德指出,为满足项目关键要素,参与国将积极合作,连接和开发海上、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各国还宣布建立协调框架,以消除与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相关的金融、法律、技术和监管规范瓶颈。除此之外,该走廊还将得到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的支持。该倡议由美国发起,旨在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差距。


随后,艾尔沙德分析了各国加入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意义及其获益之处。他表示,该走廊的独特之处在于为印度通往西亚和欧洲市场提供了另一条路线,并使从印度向欧洲运输货物的时间和成本分别减少40%30%。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其他参与国则希望通过该走廊强化地区供应链、提升贸易便利性、加强经济合作并创造就业机会。此外,该走廊还将增强参与国间的信任、合作与协调。诸多分析人士认为,该走廊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也是对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补充。


艾尔沙德认为,尽管各国对参与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存在不同利益取向,但加入该走廊的决策均植根于各国的国家利益。印度倾向于将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作为进入西亚和欧洲的替代路线。该走廊将帮助印度将货物运往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约旦、以色列和希腊,而后抵达意大利、法国、德国,反之亦然。美国正在寻求通过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将自身提升为亚非快速增长经济体的另一合作伙伴和投资国的途径。而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国家意在通过该走廊加强其对海湾地区和印度的地缘经济影响力。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则更希望发展本国经济,将经济基础从石油转向绿色能源。然而,沙特和阿联酋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它们将如何平衡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接下来,艾尔沙德指明,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必须应对以下六大挑战。第一,参与国尚未在联合声明中作出资金承诺。因而,与任何其他地区间互联互通项目一样,该走廊将面临有关财政责任、地缘政治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挑战。第二,考虑到西亚国家在宗教和政治上的紧张局势,推进互联互通项目需要高度协调和规划。第三,由于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连接两国铁路可能存在挑战。第四,意大利、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国。上述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中的承诺可能存在冲突。第五,一带一路倡议已将希腊纳入其中。土尔其尚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已表达希望加入该倡议的愿望。第六,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将通过由伊朗控制的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曾多次利用霍尔木兹海峡作为施压工具,以满足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


最后,艾尔沙德总结道,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有望通过加强南亚、西亚和欧洲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促进上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项目有关的国际合作正迅速成为国家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展示其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深度互联互通仍然是印度的一个关键优先事项。印度试图通过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建立印度洋与阿拉伯海之间的联系,并穿越西亚地区的陆路进入地中海。该走廊将确保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多式联运,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古老香料贸易之路的复兴。

(审校:段染  编辑:祝嘉聪)


原文于1016日发布于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官网

https://www.icwa.in/show_content.php?lang=1&level=1&ls_id=10060&lid=6413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