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航译评
(图片来源:今日印度)
随着G20峰会在印尼巴厘岛的圆满落幕,G20轮值主席国的接力棒也将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由印尼移交给印度。在印度接任主席国之后,G20的“三驾马车”(上届、本届和下届主席国)印尼、印度和巴西,均为发展中国家,这是历史性的首次。印度接任G20主席国,不仅是全球南方尝试为巴厘岛峰会的主题——“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定基调的时刻,也是东南亚、南亚和其他区域集团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实现更大经济趋同的最佳时机。针对莫迪总理在峰会中的发言,印度前驻日大使,国防分析研究所总干事齐湛(Sujan R Chinoy)在《印度快报》撰文表示,莫迪总理的发言为世界展示了印度作为G20轮值主席国将重点关注的国际问题。
齐湛回顾并盛赞了莫迪总理在峰会中的发言。莫迪指出,在充满挑战的全球环境中,G20的相关性越来越大,他将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俄乌冲突列为主要干扰因素。他呼吁在后疫情时代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这是对全球社会在改革联合国等多边机构方面的失败以及对未来道路缺乏全球共识的坦诚反思。齐湛表示,莫迪的警世之言触及了当今的严峻现实,以及若干国际“断层线”(fault-lines)的存在。世界各国对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发展中国家将承受粮食、能源和化肥短缺的后果。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关切集中于生存与发展问题,而非由战争所带来的地缘政治问题。齐湛认为,莫迪的讲话让人们得以一窥印度在担任主席国期间可能会优先考虑的问题:
第一,接任G20轮值主席国可以为印度提供一个机会,代表全球南方承担和平缔造者的责任。如今,联合国缺乏可信度。美西方等大国在乌克兰的代理人战争中站队,中国仍然是俄罗斯的间接支持者。只剩下印度,莫迪政府对事态发展一贯持客观的看法,同时与交战各方及其支持者保持良好关系。印度有信誉在幕后为结束俄乌冲突而努力。
第二,世界正在努力应对粮食安全的挑战。早在2018年,印度就提议将2023年定为“国际小米年”,这一建议得到了粮农组织的批准,随后在2021年3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得到了认可。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米生产国之一,产量从2015-16年度的1452万吨增加到2020-21年度的1796万吨。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印度应成立一个由主要小米生产国组成的联盟,以分享农业技术和最佳实践。印度在建立三个小米生产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Millets)方面的经验,可以在适当的全球融资机制支持下,在世界其他地区因地制宜推广。印度提出的这一倡议将与2021年G20所通过的《马泰拉宣言》相吻合,该宣言提出了脱贫攻坚、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粮食系统等相关问题。世界各地频繁的干旱和洪水加剧了粮食的长期匮乏,这也可能导致西方国家的牲畜饲料短缺,以及对粮食供应造成影响。正在进行的G20首脑会议的日程包括访问位于巴厘岛的红树林。鉴于红树林在保护海岸生物多样性、防止海岸侵蚀以及充当“碳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印度已经同意加入全球红树林联盟,并将利用轮值主席国身份推动其发展。
第三,莫迪提到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需要避免能源市场的供应中断。尽管印度承诺到2030年将有一半的电力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但煤炭仍将是能源矩阵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对印度,许多其他国家的能源结构也是如此。印度的立场是逐步减少煤炭的使用,而不是制定粗暴的淘汰计划,这源于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对能源的急剧需求。齐湛表示,德国正在重新启动一些燃煤发电厂,而就在10个月前,德国的气候爱好者似乎还在坚持到2030年完全淘汰煤炭的想法,并谴责国际社会的拖延行为。如今,在面临俄乌冲突和即将到来的冬季能源短缺后,德国政府方面正在为短期使用煤炭来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进行辩护,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国际社会也同样必须认识到,印度继续使用煤炭和获取最可替代、最实惠的能源供应(包括来自俄罗斯的能源) ,是与13.5亿印度人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的行动。
齐湛最后强调,印度在担任主席国期间,应尽一切努力争取各国对《布里奇顿协定》(Bridge-town Initiative)的支持。该协定呼吁制定一个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绿色和发展融资计划,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其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他表示,尽管发达国家正在逐步履行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的承诺,但这仅是沧海一粟。如果能源转型只有那些有能力的国家才能进行,那么这将是一个“空中楼阁”式的行动。只有全世界齐心协力,才能以有时限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正如莫迪所言,实现包容性能源转型需要可负担的资金来源和技术援助。而现在正是发达世界从仅要求有时限的能源转型,转向采取具体步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时候了。
(审校:万佳 编辑:段染)
原文于11月17日发表于《印度快报》
上一主题: 尼泊尔议会选举中的印度因素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