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绿色发展之路:机遇、挑战与完善建议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7日 浏览量:3703

陈盼盼


鱼博会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年11月1日至3日,第22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在青岛举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参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贸易人员到会。大会聚焦健康养殖、渔政管理、渔业安全及资源环保建设等方面,展示近年来国际国内渔业发展最新科技成果,推动渔业健康发展。展前“中外渔业对话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强调,中国的渔业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一、“渔博会”助力渔业绿色发展

“渔博会”由农业部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美国海洋展览公司海外协办,每年定期举行的国际渔业贸易专业展会,自1996年伊始,便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专业媒体、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国有主要大型渔业企业及私营企业的支持。同时,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渔业专业展和全球渔业界最为重要的贸易活动之一,也得到来自全球各国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渔博会”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推动产业升级。“渔博会”平台示范效应对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装备设施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将健康养殖、渔业管理、渔业养护以及渔业安全、资源环保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成果落实到渔业实践中,推动我国渔业传统产业和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发展。

第二,传递最新资讯。“渔博会”集渔业建设成果宣传、高新技术产品展示、招商推介、赛事、论坛、奖项评选于一体,为国内外的渔业主管部门、生产、经贸企业和技术装备提供厂商提供了一次国际渔业信息交流、供需贸易平台沟通交流的契机。打造宣传成果、推广新品、塑造形象的立体化营销平台。

第三,深化行业认知。通过专题会议、论坛、技术交流会等同期活动的形式,帮助参与者深度地了解产业的变化,探寻未来增长和盈利的能力。如2001年博览会期间渔业贸易与发展论坛、2002年饲料与营养专题、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题、水产品国际贸易专题论坛。这些专题会议帮组参与者全方位了解渔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二、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成就与挑战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逐步调整和完善,逐渐步入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其成就主要体现在:(1)现有渔业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6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统计,海洋捕捞全球25个主要生产国、内陆水域捕捞产量世界16个主要生产国以及2014年前25个主要养殖生产国中国均居第1位。此外,渔业生产能力以及水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得到显著增加。(2)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度日益深入人心。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便大力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逐步落实到渔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渔业生产越来越强调走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并正式写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情况下,中国的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实现绿色发展。(3)渔业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积极改革国内渔业管理制度,打击非法捕捞活动,推动渔业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政府随即发表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坚定表达了中国对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支持以及即将采取的措施。随后,分别于2016年10月12日和2017年4月14日公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方案》,阐述了每个具体目标的落实方案。对于非法、未报告、无管制(Illegal, Unreported, Unregulated,简称为IUU)捕捞补贴表态:到2020年,保持对IUU捕捞活动打击力度,严禁一切对上述IUU捕捞活动的补贴。

然而,发展势头迅猛的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挑战主要源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

一方面,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面临国内诸多问题:(1)严峻的非法捕捞问题。受制于陆源污染,部分水域出现“荒漠化”现象,尽管采取诸如休渔减船举措,但非法捕捞行为仍时有发生,捕捞强度并未得到根本控制;(2)渔产品出口限制。渔产品捕捞、加工、生产等环节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使得水产品出口贸易壁垒增多;(3)近岸水域压力大增。受制于新的海洋管理制度规则的约束,大批海洋捕捞渔船不得不撤出原来从事捕捞作业的传统渔场,使近岸海域变得异常拥挤,渔民面临转产上岸压力。

另一方面,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来自域外因素带来的挑战:(1)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各国纷纷据此“圈地”划分海洋管辖“势力范围”,造成重叠海域以及传统渔场捕捞行为管辖纠纷,严重影响到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域外大国干涉,东海、南海海域领土主权纠纷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养护。使得竞相滥捕行为频频发生,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3)围堵中国远洋渔业发展,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远洋渔业。近年来,国际各大媒体在未对事实进行充分调查的情况下大量发布中国渔船从事IUU捕捞行为的新闻报道,严重丑化了中国远洋捕捞的国际形象。

 

三、促进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上,同时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上,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而不再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做到保护、开发与利用并举。

第一,法律制度完善是实现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前提。立法部门应加快中国渔业发展的法制化进程,依法治渔、从严管理,特别在远洋渔业方面,要树立负责任渔业大国的形象。同时要积极加入和引进国际渔业法律制度。诸如《预防、阻止和消除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国际行动计划》、《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港口国措施协定》等相关内容,完善我国渔业法律体系。实现以规则为导向的渔业捕捞活动,管好船、管好网、管好港。切实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渔业政策贯彻落实是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渔业主管部门应完善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项制度措施,保障贯彻落实,控制渔业资源的捕捞总量。2017年1月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总体精神就是要将渔船捕捞能力和渔获物捕捞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主要体现在两个具体目标。一是渔船投入的控制目标:到2020年全国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除淘汰旧船再建造和更新改造外,不新造、进口在我国管辖水域生产的渔船。二是渔获物产出的控制目标:国内海洋捕捞实行负增长政策,到2020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与2015年相比减少309万吨以上。相关政策应当得到切实执行与落实,助力中国渔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三,金融体系支持是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托。渔业养管部门应敦促与推动金融机构在渔业资源开发、保护等相关领域有所作为。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引导与推动保险机构推出诸如海上养殖灾害保险等相关金融产品,保障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利益。同时,相关生态补偿基金或机制也应当建立与完善,从而更好地完成渔民上岸转产的帮扶、渔船减船转产的后续安置工作,切实保障渔民的根本利益。此外,渔业养护及监管部门要对渔业资源的勘测、养护等制定专项基金,保障休渔制度以及资源开发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5级博士生)

 

 

The Green Development Road of Fisheries in China: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CHEN Panpan

 

On November 1 to 3, 2017, the twenty-second China International Fisheries Expo was held in Qingdao. More than 1500 enterprises from 45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Asia, Europe, America, Africa and Oceania participated in the exhibition. About 30 thousand trade people from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ttended the meeting. Focused on healthy aquaculture, fishery management, fishery securit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ference demonstrates the late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isherie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Yu Kangzhen, Vic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t the Sino foreign fisheries dialogue conference, stressed that: China's fisheries will continue to adhere to the green development path of ecological priority, and insist to the road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win-win cooperation.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