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币的“避险货币”之路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1日 浏览量:7485

2016-9-1

王一栋

人民币避险货币之路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尽管包括美元、欧元在内的一众国际货币在近期都呈现疲软态势,但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却仍在稳步前进。自2015年底IMF宣布人民币即将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人民币即将成为国际避险货币的说法就时常提出。对此,国内外金融领域频繁发声,认为人民币在未来不仅可以充当国际储备货币,更可以与美元、瑞士法郎、欧元等货币并列于世界避险货币的行列。但仍有反对之声认为,即使人民币未来在特别提款权中的权重超出人们的预期,短期内人民币仍受制于其币值稳定性及中国货币政策透明性等因素的影响,尚不足以成为国际避险货币。究竟孰是孰非,尚无定断。笔者也仅就目前可见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人民币成为避险货币的条件

所谓避险货币,又称为“避风港货币”,顾名思义,这类货币具备最大限度地规避一般国际风险的作用。这类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的剧烈波动、国际重大意外事件或重大政治变故等。在出现这类风险时,为维护所持资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其兑换为其他国际货币。被用于兑换保值的该种国际货币即为避险货币,最典型的如美元、瑞士法郎、欧元和日元等。值得注意的是,要求避险的主体并不仅限个体投资者或跨国企业,也包括一国的金融机构乃至政府。因此,成为避险货币首先必须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国际货币,并且人们相信该种货币具备相当的保险功能。至于该种货币在避险过程当中是否真正实现安全和保值,并不影响这一货币的避险货币职能。可见,人民币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和信任,并为相当数量的国家认可为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国际货币,是人民币成为避险货币的前提。

实践中,避险货币行使其职能主要在两个方面:转移资金和套利交易。当风险发生时,人们会将手中资金按照当前汇率兑换为避险货币类型并存放于避险货币主权国,这是转移资金最典型的方式。一般来说,避险货币的汇率长期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避险货币主权国经济状况良好,国际收支平衡,无需依赖外国资本为本国赤字融资,且具有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和客户保密系统。作为永久中立国,瑞士是这一领域的典范。所谓套利交易,是指投资者(间接投资者)利用各国货币短期利率之间的差异,将资金由低利率国家转投至高利率国家以获得差额的一种投资方式。这种投资行为追求的是低风险甚至零风险收益,因此许多利率较低的国际货币便成为这类投资者投资套利的工具。市场波动低、地区货币政策稳定、货币账户收益率稳定是这类货币主权国的共同点。而人民币要想成为避险货币,这两方面的职能都要得以行使。避险货币职能的行使对于国内金融秩序的健全、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与其说人民币成为避险货币要求中国具有坚实稳定的金融基础,不如说只有中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经济发展基础和金融管理水平,人民币才能够具有避险货币的职能。

 

二、人民币短期难以成为避险货币

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成为国际避险货币是一国主权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达到的更高层次。目前公认的国际避险货币仅有美元、瑞士法郎、日元和欧元。尽管欧美近期经济呈现疲软态势而中国经济持续走强,各方均看好人民币“入篮”的前景,但人民币可以成为“避险货币”的观点依然饱受质疑。国内有学者认为,成为避险货币的必要条件是货币能够自由兑换,经济、政治状况保持稳定。我国一方面目前资本项目并未完全放开,不能急于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同时中国目前周边的领土争端较多,政治局势也不乐观,因此人民币短期内仍是新兴货币而非避险货币。

2016年7月,美联储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尽管在过去五年内,人民币的表现优于其他主要同类货币,但在此之后每当市场波动性上升时,人民币的相对价值都无法与传统避险货币相比。报告选取了自2011年至2016年4月的数据,分析认为人民币币值随波动性指数(VIX)呈现相对规律性的变化,具备一定程度的避险属性。但由于透明的政府机构、可预见的政策以及流动性充裕的市场在市场动荡时期是判断一国货币是否真正具备避险属性的决定性因素,而中国在这些领域仍有欠缺之处,因此人民币并不是投资者所认可的避险货币。

 

三、人民币通往避险货币之路尚需实现阶段性目标

虽然美联储的研究报告否认了人民币已成为避险货币,也并未明确提及人民币未来向避险货币发展的趋势。但从这一研究报告所提出的有关人民币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恰恰指出了人民币的发展方向——成为避险货币。事实上,如果真正能够成为避险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地位无疑是一大提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要实现三个阶段性的目标:首先是成为贸易结算货币,其次是成为投资货币,最终成为储备货币和避险货币。目前,无论从人民币国际结算规模、世界各国政府持有人民币储备数额以及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收支平衡比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都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要使得人民币成为被市场认可的避险货币,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很多策略性的和技术性的事项需要补足,这其中就包括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账户制度的开放问题。

要成为真正的避险货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自由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此,一方面,中国要在借鉴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目前人民币发展阶段的相应对策,鼓励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与结算,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和利率自由化,最大限度提升人民币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容错率”,以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和政策协调机制。央行应被赋予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权力,同时积极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管理,联合外国金融机构共同打压恶意投机人民币和干扰人民币市场的行为。但最为重要的是,人民币必须保持长期稳定。而要实现人民币的长期稳定,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要保持稳定、可预期的增长。只有中国内部市场稳定发展,不断扩大市场容量和吸纳外国资本的能力,才能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币相对价值的稳定保驾护航。换言之,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内部发展问题。中国需要继续保持稳定均衡发展,不断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只有这样,才会为人民币发展成为避险货币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法学专业2014级博士生)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