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前奏吹响,引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令人期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3日 浏览量:6785

2016-7-23

杨凌

../6643c5fdfc039245e7a338d38194a4c27c1e2561.jpg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一、G20杭州峰会:“前奏”已吹响

7月23日至24日,作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杭州峰会)的重要铺垫,第三次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成都举行。

根据官方日程,G20杭州峰会将于今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在此之前,相关方面会分别举行三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四次财政和央行副手会。而本次成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是各方在杭州峰会前的最后一次磋商。它将汇总、讨论今年来一系列会议的成果并直接服务于G20杭州峰会。可以说,这次成都会议的召开,将吹响G20杭州峰会的“前奏”。

G20峰会机制是当前主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过美国的倡议,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升级为领导人峰会并为解决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G20峰会机制已形成了以峰会为引领、协调人及财金渠道“双轨支撑”、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为辅助的基本架构。其中,协调人会议以及财金渠道中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是G20峰会机制的两个支柱,扮演着为领导人峰会作准备的关键角色。

 

二、G20峰会机制: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引领者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届G20峰会一直把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作为重点事项,并引领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2009年,G20伦敦峰会将金融稳定论坛(FSF)升级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后者有明确的章程以及更集中的内部治理结构。

此后,通过FSB的一系列运作,G20峰会机制在新旧两个层次推动了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的改革。一方面,G20峰会机制和FSB协调并强化了原有的机构。如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通过G20峰会机制和FSB的平台完善并推广了它们的金融标准和政策。另一方面,G20峰会机制和FSB创设了一系列新的制度。一是“同侪评议”(Peer Review)制度。FSB的成员国(地区)将相互对对方的国际金融标准和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藉此来促进成员整体对标准和政策的落实。二是“以身作则”(Lead By Example)制度。在成员国(地区)遵守和执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FSB将进一步鼓励非成员国接受FSB的标准和评估,藉此来推广FSB的金融政策和标准。三是年度报告制度。FSB将对G20领导人峰会提交一份年度报告,藉此来总结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阶段成果并提出展望。在2015年G20安塔利亚峰会上,FSB向峰会递交了第一份年度报告,即《G20金融监管改革实施与效果报告》。该报告回顾了当年改革的进展,提出了改革效果的前瞻分析,同时指出了未来集团高层应重点关注的方向。根据安排,FSB将在本次杭州峰会上提交第二份年度报告。在今年的报告中,FSB将重点讨论市场流动性减弱的问题,同时还将与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共同协作,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进展提供一份更加明确、详尽的评估。可以预见,这份报告会将成为未来一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导航图”。

结合近年实践,G20峰会机制和FSB在监管层面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其中,“同侪评议”和“以身作则”制度相辅相成,事实上促进了一系列国际金融标准和政策的落实,客观上增加了各国金融监管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同时,年度报告制度是FSB利用其平台优势和影响从全局层面引领监管改革及协作的有力尝试,有望解决国际金融监管领域长期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另外,从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G20峰会机制与FSB针对危机后的国际金融新态势形成了的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影响力的金融标准和政策。这些文件涵盖了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标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场外衍生品市场、影子银行体系等数个方面,并提出了诸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有效处置”等一些基本概念,反映了世界金融监管法制的先进水平。而因为G20峰会机制和FSB的影响力,这些文件在适用范围和强制力方面还出现了从“软”转“硬”的特征。

总的来说,G20峰会机制以及其支持的FSB自危机后一直引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并在机构、机制和规则层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G20杭州峰会:挑战与希望

G20峰会机制在国际金融监管领域卓有成效的改革令本次G20杭州峰会备受关注。然而“前行仍未有穷期”,要继续引领国际金融监管,实现国际社会的期待,G20杭州峰会乃至整个G20峰会机制还有一系列挑战必须解决:

一是合作动力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远去,当初能令各国紧密协作的外部压力已经消失。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G20杭州峰会以及后续的各届G20峰会如何才能保证它的政治、经济重要性?

二是代表性的问题。虽然G20成员在经济上占了大部分总量,但G20峰会机制毕竟排除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面对集团外的质疑,G20峰会机制如何才能维持其合法性和代表性?

三是治理结构的问题。比起G7或者G8,G20峰会机制更注重平等和实效,但其组织架构也因此更为松散。在一个松散的架构下,G20峰会机制如何保证其政策话语的体系性和一致性,如何让峰会成员遵从内部约束从而实现更紧密的合作?

目前,G20杭州峰会已日渐临近。结合上面的问题,杭州峰会能否应对已有挑战,抓住潜在机遇,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一定成果,令人期待:

一是议题范围的拓展。作为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峰会,杭州峰会需要在以往各届峰会的基础上拓展议题,结合全球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建立一套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的政策话语体系。早在去年年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已经宣布了杭州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此基调上,杭州峰会需要在一些深层次和长期性的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这些议题至少包括:怎样形成全球创新体系,为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能否落实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怎样推动互联互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怎样推进包容性增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球?

二是峰会代表性的提升。在今年5月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杭州峰会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本次杭州峰会将是一次体现开放包容风格的会议。在筹备的过程中,中方始终同G20成员、嘉宾国、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积极开展G20集团外围对话,并通过举办工商峰会、妇女会议、劳动会议、民间社会会议、青年会议和智库会议等六场大型会议来听取社会各界的声音。以上举措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又会形成怎样的影响,将是杭州峰会的又一大看点。

三是运作制度的完善。当前,G20峰会机制的制度需要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转变,因此,杭州峰会若能形成一套切实具体的议程规则、与时俱进的合作机制,将对G20峰会机制的后续转型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最后必须指出,G20杭州峰会的成功离不开东道国中国主导作用的全面发挥。中国作为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富经济活力的新兴经济体,自华盛顿峰会以来,便和其他成员国(地区)通力合作、共克时艰,由此也形成一系列新理念与新主张。目前,国内经济的升级转型给中国带来了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秩序变革,乃至全球治理变革的需要,而G20杭州峰会正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契机。G20峰会机制应该认识到,任何忽视中国的全球治理体系都是短视而不完整的,而任何全球治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都需要中国发挥担当、贡献能量。作为东道主,中国应该把握好这次机会,积极主导G20峰会机制的完善,同时要加强自身金融地位的建设,力求通过G20峰会机制的平台倡导一套更为合理、有效、普惠的国际金融规则体系,以及一个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体系。

 

(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2015级博士生)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