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13
杨凌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7月29日至30日,2016年二十国集团智库(Think Tank 20,下称T20)系列会议在北京顺利收官,并在贸易、投资、金融、发展、制度改革等领域为即将到来的G20杭州峰会建言献策。借此机会,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理念、主张和立场也得到了更直接、充分的表达。
一、T20会议机制与2016年T20系列会议
T20会议机制是G20峰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2年由墨西哥首创,后被沿用至今。2016年的T20系列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官方牵头智库联合主办。
自2015年末的启动会议后,中国T20团队周行列国、遍览众智,与世界各国的顶级智库代表、专家、政要一道纵论世界大势,畅议国际经贸,求解全球治理。通过全系列共10场会议,2016年T20系列会议在贸易、投资、金融、发展等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汇总出台了《T20对G20的政策建议》一文。
二、《T20对G20的政策建议》简述
在该文中,各国专家指出,目前世界经济仍在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但结构性问题阻碍了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日渐累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动力不足。各国政策空间进一步缩小,政策分化严重。同时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地缘政治风险、大国政治周期等问题也都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
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主要风险,专家们建议G20峰会机制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重大财经议题,并期待G20峰会机制在以下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一)提升全球经济增长潜力。当前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逐渐衰减,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国际层面和各国内部仍存在一定的阻碍性制度因素。G20峰会机制应该达成相关结构性改革目标,制订《2030年长期增长行动计划》,还应鼓励各成员国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并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下促进知识扩散和技术转移。同时还应促使各国加强职业教育,平衡劳动力市场弹性和社会保障体系,并努力减轻性别不平等状况,提高妇女劳动参加率。
(二)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目前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有所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国际资本流动失序,全球债务规模日渐增加,各国风险关联度和传染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国际社会应对能力仍显不足,危机预防和危机管理机制仍有待完善。由此,G20峰会机制应推动特别提款权供给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治理结构、全球税收合作这三大变革。同时要就汇率和利率政策展开进一步协调,敦促全球系统性重要性经济体注意自身政策的“溢出”和“回荡”效应,鼓励各国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还应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协调国际基金组织和区域金融安排之间的合作,并就货币互换与其他金融安全网间的协调、交流与合作建立一般性指南。另外还需要继续强化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全球监管中的作用,加强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鼓励各国监管当局的跨境监管合作,保持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全覆盖。
(三)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合作。目前全球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存在较大缺口。经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壁垒影响了投资的增速。同时,国际贸易增速下降,贸易创造能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全球贸易合作因“巨型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而加速碎片化。G20峰会机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督促落实“巴厘一揽子协定”中的《贸易便利化协定》,二是建立“数字贸易工作组”以统一协调跨境电商的国际规范和监管制度,三是加强对WTO的政治支持,推动“后巴厘工作计划”的达成,并且考虑建立利益受损方的补偿机制来推动WTO治理改革,四是委托WTO评估区域贸易协定的潜在影响,探讨合作融合的可行路径,同时要求WTO加强《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机制》的执行和监督,考虑建立区域贸易规则间的协调交流平台。五是制定国际投资指导原则,完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并推广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动成员进一步开放市场。
(四)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当前落实2030议程面临多重挑战,各国的实施能力不平衡,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不健全。G20峰会机制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经济与环境领域目标,鼓励成员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评估机制,二是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和交流平台,以更有效地协助包括非成员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实现持续发展,三是促进私人部门参与发展融资,支持多边开发银行,建立全球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四是加强现有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倡议的协调和对接,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以解决互联互通沿线国家的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五是推动《巴厘协定》尽早生效,鼓励各类资源进入绿色金融领域,并考虑在绿色气候基金下建立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交流中心,六是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互动合作,提高欠发达地区参与国际生产网络的能力。
(五)推动G20峰会机制改革。目前正是G20峰会机制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改革的关键时期。G20峰会机制应该保持核心议题的连贯性并及时进行治理机制的转型升级:一是设立G20峰会机制秘书处,二是加强核心领域的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的机制化,三是让配套机制在政策协调和落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建立一个机制化的国际智库联盟或者G20研究所,来为G20峰会机制提供稳定和高质量的研究评估工作。
三、2016年T20系列会议的意义
2016年T20系列会议的成果凝聚了各方专家的智慧,体现了国际社会对G20杭州峰会的期待,并很可能通过相关机制上升成为本次杭州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6年T20系列会议无论对杭州峰会还是对东道主中国都意义重大:
(一)为杭州峰会提供了决策支持。作为官方智库,T20系列会议起到的不仅仅是在研究和政策之间传递信息的效果,还通过深入的研究、广泛的讨论、激烈的交锋、理性的协调为G20杭州峰会提供了概念、范式、实证例子、制度建议等全球治理所需的前提共识。这些共识为峰会奠定了理念和理论的基石。
(二)为杭州峰会增添了国际影响力。T20系列会议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举办了共十场专题会议,并广泛地邀请了各国顶尖智库的代表,政要,各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媒体人士参加。通过这些会议的举办以及与会人员的深度参与,它为杭州峰会汇聚了全球众智,招揽了国际关注,引领了国际舆论,增加了杭州峰会成果的广泛性、专业性和代表性。同时,通过智库之间的跨国合作,中国在相关领域获得了经验累积和制度建设的契机,许多新颖的想法和观念通过T20系列会议影响了中国的专家学者乃至社会公众。
(三)为中国理念、中国主张提供了发声的渠道。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中国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动员让与会各方感受到了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热情和诚意。同时,中国通过智库这一“二轨外交”平台也得以更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关于全球治理的理念和主张。
诚然,2016年T20系列会议的协调和组织还有不少可改进之处。智库制度在中国也是方兴未艾。但是通过G20杭州峰会以及2016年T20系列会议的实践,中国展现了领导力、执行力和协调力,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没有重复过往崛起国家用武力挑战国际秩序的老路,而是耐心地、富有学习精神地向世界贡献思想,并将之转化为国际规则,渐渐地让国际体系变得更公平、更合理、更开放”的坚定立场。
(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2015级博士生)
上一主题: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回顾与果阿会晤展望
下一主题: 南海仲裁——法律外衣下的主权侵害行为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