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列为G20重要议题,中国贡献“大智慧”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3日 浏览量:7272

2016-9-3

李瑞芳

IMG_256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8月26日,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易纲介绍,普惠金融将被列为G20重要议题。其中,有三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将提交给峰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同时论坛上还公布了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和探索》(以下称报告)。G20杭州峰会在即,这份报告被认为是中国金融及互联网金融公司交出的首份“普惠金融成绩单”。

 

一、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一种经济理念也是一种社会思想。这一概念的孕育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从各种形式的微型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等逐步发展为“普惠金融”。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的概念以来,普惠金融逐渐从一种理念上升为被广泛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成为全球共识,而且俨然成为国家实践。

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的主题。数字普惠金融则是结合今年来金融创新的热点,在金融和科技不断融合的背景下,把数字化、移动化、新兴互联网金融融会贯通,是互联网金融更高层次的概括。它是指曾被排斥或服务不足的人口以数字方式获得和使用正规金融服务。此类服务以负责任的方式以及客户可负担、服务提供商可持续的价格来提供,以满足客户体验和需求。

 

二、借力G20搭建全球普惠金融平台

构建“包容性的世界经济”首次成为G20的主题,普惠金融作为一项包容性发展内容也将成为G20杭州峰会的重要议题,加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这是G20会议的一项重要转变。G20作为以国际经济合作为主要目标的一种非正式对话机制及全球经济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正致力于对普惠金融“把脉开方”。为了更好的反映数字普惠金融的新进展,为全球普惠金融提供重要指引,G20杭州峰会将推出以下三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

一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它由G20框架下的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负责起草,其内容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对此我们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描述:其一,数字化(Digital)即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与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普惠金融一脉相承;其二,可持续(Sustainable)重点强调风险、创新的平衡,机构的可持续;其三,负责任(Responsible)指的是机构创新过程中对消费者、社会的责任担当;最后,大智慧(Smart)提倡给予金融创新、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相应的空间的同时适度监管,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该原则作为本届G20峰会的重要成果,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的高级别指引性文件,将成为普惠金融在国际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

二是《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它增加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指标,涵盖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等三个维度,细化了19大类、35项指标。接下来G20相应执行机构将会不断更新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尺,以确保普惠金融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准确度和透明度,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普惠金融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它从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接受动产作为抵押贷款给中小企业、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三个方面努力,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问题。

 

三、主席国提出“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审议通过直至国务院正式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普惠金融俨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作为G20杭州峰会的东道国,我们将推动G20加强财金渠道下关于普惠金融的讨论,使金融发展惠及所有人群。近日公布的中国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报告指出,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运用于发展金融服务,能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减少信息不对称,为普惠实践中风控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促进数字货币市场规范发展,更好推动普惠金融,并使之成为普惠金融重要推动力,中国在总结发展普惠金融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国际间分享,帮助世界经济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下面我们将简要概括这些“中国经验”。

1、保护创新和防范风险原则。数字金融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蓝海。作为近年来金融创新的热点,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具有供需、边界、低成本、低门槛的天然优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及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日益完善一方面可以让曾被排斥或服务不足的人口逐步享受到金融服务,又能实现互联网用户的信用风险评估。这些技术创新和风险控制手段与方法在普惠金融领域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2、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原则。政府在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等方面应加强引导。企业应该以商业原则来履行它的社会职责,寻求用技术和政策补贴的方式来解决高风险、高成本的问题。但是定价最终还是由市场来决定,由市场来扩展它的服务面。因此普惠金融应该回归到政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层面。这是多年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实践所形成的一点共识,这个共识也写进了我们国家的普惠金融的规划。

3、平衡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原则。大多数普惠金融跟金融扶贫以及一些金融开发性活动密切相关。但是金融的核心是商业性的,不是政策性的,它必须在商业化可持续的基础上,才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而是在批量化的传播与流程处理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获得经济效益的可持续,从而更好地达到“普惠”的目的。如何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摆脱政府和政策性的资金的过渡依赖,吸引了比较多的商业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将是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互联网技术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确实为我们国家解决普惠金融高风险、高成本两大难题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路子。

4、兼顾安全与效率原则。数字货币无需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就能进行远程现金交易,还能和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类现代技术对接,使交易数据处理在瞬间完成,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但是我们要在保障技术成熟和业务安全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提升电子现金的使用率。

5、协调金融监管与消费者保护原则。数字技术不仅为普惠金融发展“添翼”,也创新了服务的方式和理念。但由于监管成本和技术等因素,监管往往会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因此针对数字普惠金融最急需的是制定可实现的、适度的、可测的、合规成本低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改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加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发挥合力,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外溢效应,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是考验普惠金融长效发展机制的关键。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更多关注的是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这些人更需要掌握金融知识,有效利用金融产品,特别是在遭受侵权时,其财产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及时、公平的保护。

发展普惠金融事关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借助G20杭州峰会首次提出的构建“包容性世界经济”主题,将普惠金融纳入G20重要议题,交流对普惠金融的看法,增进相互了解,分享成功发展经验,寻找国际合作,借力G20搭建全球普惠金融平台,引领世界步入“数字普惠时代”。


(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方向2014级硕士生)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