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钰译评
(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官网)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暴力冲突增加,导致多国民众伤亡惨重。与此同时,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叠加了暴力冲突所造成的伤害,更是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印度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其害。印度陆军退役少将加金德·辛格 (Gajinder Singh) 在《印度教徒报》撰文指出,印度的国家安全受到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或使印度陷入冲突,甚至偏离其原本的发展道路。其中,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便是印度最为担忧的因素之一,印中紧张关系不仅表现在印中实控线附近争端频发,而且对印度内部安全、以及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邻国关系和印度的全球外交进展都构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辛格认为,倘若印度想在21世纪获得繁荣发展,与中国的稳定关系至关重要。印度应与中国开展和平的务实外交,为其繁荣发展铺平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需牺牲国家安全利益或削弱国防实力作为代价。
首先,辛格梳理了印中关系的演变脉络。印度战略界人士通常认为,印度已试图与中国达成和解,但由于中国的持续扩张主义影响,该和解方案并未取得成功。但辛格认为,该观点恰恰忽视了印中紧张关系的历史特性。他指出,自1947年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以双方“极端”外交行为作为标志。第一阶段,1947年印度宣告独立前,两国在政治上基本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双方在政治领域通常是通过英国或西藏进行互动。第二阶段,1947年至1956年,印度作为最早承认中国的非共产主义国家之一,曾设想过印中关系的美好发展前景。但由于印度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构想缺乏了解,导致其对中国的外交行为作出了“让步”,加之印中边界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第三阶段,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双方中止了外交互动,两国关系破裂。第四阶段,作为印中关系缓和的重要拐点,1988年拉吉夫·甘地访华后,两国就边境管理达成协议的同时加强了双边贸易合作,为印中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阶段,洞朗对峙和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中关系急剧逆转,再次变得紧张,边境谈判陷入僵局。综上,辛格认为印中自始至终没有形成两个大国应有的和平稳定关系。
其次,辛格分析了印中关系的发展现状。辛格指出,在过去三年中,印中两国在实控线附近部署部队、军事装备的规模和数量空前增加。尽管进行了多次会谈,但由于双方“概不让步,边境局势持续陷入僵局”。然而出于多方因素的考量,印中两国不会轻易进入战争状态,并且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呈现出迅速增长态势,2022年印中贸易总额达到了136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两国活跃的贸易往来也为印度带来了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中国在边境实控线附近不断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对此,辛格总结道,印中关系处于“不战不和”的状态,对印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印度对中国实行的“对冲策略”或将导致印中关系日趋紧张,并且该策略也无法有效解决印中的边界争端和贸易逆差问题。
由此,作者提出应加强印中两国的务实外交,将双边关系推向和平稳定的发展道路上。具体而言,第一,关于边境局势,印中应建立多元的对话渠道。在当前边界局势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对话渠道对于印中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至关重要,加强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等多个层面的沟通,致力于避免误解,管控危机,进而将印中实控线(LAC)转变为可共同监测的划界控制线 (LC) 。第二,强化印中二轨外交。目前,印中两国的二轨外交和民间接触力度不足。加强二轨外交不仅可以加深两国间相互了解,而且为调和印中矛盾铺平道路,进而推动双边关系的改善。并且,辛格指出,这种涵盖非政府行为者的外交路径有利于创造超越政府间官方外交限制的对话与合作空间。第三,加强印中多领域合作。辛格指出,在符合印度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印度应与中国在气候变化、贸易和基础设施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譬如,印度可以向中方表达其战略关切后考虑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与此同时,印度还应警惕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建立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缩小两国的贸易逆差。第四,正确引导公众舆论。辛格强调,印方应保持表达本国合理关切的同时,避免对华出现不必要的危言耸听或敌意,印度没有必要充当中国反对派的喉舌。
最后,辛格强调与中国改善双边关系的同时,还应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保持战略自主。具体而言,他指出,印度应深化与其他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力图在印太地区建立以印度为中心的多极秩序;避免卷入中美竞争,与中美两国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不结盟原则,避免与他国建立正式军事联盟,但在具体问题上选择与多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审校:张含睿 编辑:段染)
原文于2月25日发表于《印度教徒报》
上一主题: 全球安全挑战下印度的情报外交
下一主题: 四方安全对话在印太地区的未来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