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田忠禧先生与胡德坤教授对话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5日 浏览量:7488

11月11日下午三时,日本横滨大学名誉教授村田忠禧先生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四楼报告厅举办了他的第二场讲座。本次讲座以新颖的对话形式展开,我院胡德坤教授与村田先生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日本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的精彩对话。本场讲座同样吸引了来自武大和其他院校各个专业的师生前来聆听。

村田先生用流利的中文首先介绍了自身与中国文化、中国人民结缘的经历。村田先生出生于二战后日本神奈川县的一户农民家庭,1965年考入著名的东京大学中国文学专业,自此开始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不断了解,村田先生开始对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产生浓厚兴趣,他非常欣赏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在经历了1968年日本学生运动的政治动荡之后,他终于在1973年获得东京大学中国文学学士,并于1974年开始与日籍华人梅韬女士一同组织了“现代电影放映会”,每月向日本公众介绍一部优秀的中国电影。田村先生说,他的中文就是通过中国电影学习的,在开展电影放映会之前他就一直坚持通过电影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比如《早春二月》、《林家铺子》、《马路天使》等。1980年村田先生再次返回东京大学攻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对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与中共中央》、《1929年时期的毛泽东》、《中国现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等专著。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出版了《毛泽东传》、《周福海日记》等译著。不仅如此,他还密切关注中国的政治和民主发展,从中共历届全会的公报用词变化看中国的政治发展、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看中国民主的发展。在此期间,村田先生曾多次访华,村田先生说,他亲眼目睹了中国的由贫困到富足、文化教育由惨淡到繁荣的巨大变化。至今,他仍然致力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发表了《从历史档案看钓鱼岛问题》的最新著作,并通过各种形式促进日中的友好交流、加强两国的民间外交。

胡德坤教授听完村田教授的演讲后感慨地说,正是因为有村田先生这样为中日交流做积极贡献的人存在,尽管中日关系存在紧张状态,但我们应当深信不疑的是两国人民都有要求友好的愿望。

接下来,胡德坤教授也讲述了他接触日本文化、求学日本以及立志研究中日战争史的经历,他说,研究中日战争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中日之间保持友好,不再让战争发生。求学日本,亲身感受日本学者、日本民众的生活的经历更是让他受益终身。之后,他为大家梳理了中日关系变化的四个阶段:从先秦徐福东渡结下两国血缘之亲,到大化改新、鉴真东渡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明治维新之后中国向强盛的日本学习的两国互相学习阶段,再到甲午战争、日本殖民扩张的两国关系急剧恶化阶段,再到1972年中日复交至今的两国关系总体友好,时而紧张的阶段。胡德坤教授指出,中日建交以来,日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上倾注了很多资金支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日本在很多方面带动了中国的发展,两国民间是拥有友好交往基础的。只是日本政界为转移国内经济矛盾而挑起一系列日本教科书事件、慰安妇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以及钓鱼岛问题,破坏了两国人民的感情。在中日未来关系发展上,胡教授指出,中日两国近期已经达成了四点共识,这是日本关系改善的破冰之举,可以说前景是光明的。他还提出要从整体世界史观看中日关系。他指出,当今的国际关系正从和平与发展走向合作与发展。中国建立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就是为了与全世界国家展开合作关系,而中日之间也将走向这个轨道,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

接下来,现场的多名听众积极踊跃地针对中日两国关系向两位教授提问,两位教授分别就他们的问题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答。现场同学和老师从两位教授的回答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领略了两位历史大家的丰富智识和真知灼见。村田先生还对中国的青年人提出了建议,呼吁中国青年学生与日本民众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和交流,不要盲听盲听政治话语,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看待中日关系,促进中日关系长久的和平和友好。

 

(供稿人:刘梦 摄影: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