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国际问题研究院和边界研究院的部分同学参加了第一期学术沙龙活动。这一学期的沙龙活动主要是以气候问题为核心,采取主题发言和议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是由国际问题研究院09级硕士研究生周渭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进行相关阐述。周渭首先介绍了目前气候变化领域中几个里程碑式公约的发展变化,归纳出其基本的脉络框架,并指出目前气候研究领域正在研究或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15个议题。然后大家结合周渭的发言及相关议题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主题发言并进行深入讨论,讨论大约持续了20多分钟的时间,讨论气氛比较活跃。一番探讨后,大家发现在气候变化这一领域,存在很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和“次面领域”,有的同学还表示了自己将来从事气候问题研究的意愿和热情。
随后,国际问题研究院2008级博士生肖兰兰简单介绍了后京都气候谈判中各缔约方的相关立场,着重阐述“三足”力量即欧盟、“G77+中国”和“伞形国家集团”的后京都取向,并用相关数据和资料来论证和分析各个集团所持立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就12月份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可能达成的协议模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然后大家根据肖兰兰的主题发言就后京都各大集团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多层博弈展开热烈讨论。如美国和欧盟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伞形国家中的俄罗斯的后京都立场是怎么样的?如何实现气候问题“全球公共治理”,防止“搭便车”现象的频繁发生?气候谈判中“双层博弈”是如何实现的,国家的内部政治和外部谈判如何相互影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大家从“多维层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从原则层面,有的从技术层面,有的从国家安全层面,有的从能源安全层面,有的从“经济增长点”层面,有的从国内制度层面,还有的从气候变暖的“多重影响”层面等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后京都气候谈判。
可见,学术沙龙为交流观点、探讨看法提供了很好的机制和平台。就这次活动看,大家通过“学术争鸣”和“思维碰撞”,对气候问题有了更“多维”和深刻的认知和了解,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上一主题: 没有了
下一主题: 徐步副司长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