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染译评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ORF)
今年7月,孟加拉国爆发抗议哈西娜政府实施公务员配额制的示威游行,导致国内出现大规模骚乱,并最终成为哈西娜政府倒台的导火索。在此之后,由于莫迪政府未能按孟加拉国要求引渡哈西娜,导致孟国内对印度的不满情绪增长。对此,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研究员兼负责人哈什·V·潘特指出,长期以来,印度认为自身应对邻国的发展承担特殊责任,并致力于同邻国发展“特殊关系”,使印度在邻国的对外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孟加拉国政局变动的背景下,印度应摆脱这种对周边关系的错误理解,避免“陷入地缘政治宿命论的迷思”。
首先,潘特指出,对于个人而言处理邻里关系是苦差事,对于国家而言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尽管个人可能在生活习惯方面与邻居存在差异,但又不能使邻居搬走,因此每个人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与邻居相适应。对于个人而言,处理邻里关系十分繁琐。潘特指出,国家也面临这种情况。国家无论大小,在处理同邻国关系时往往举步维艰。似乎国家与邻国的关系越是亲密,二者之间的重要分歧就可能越多。潘特认为,印度及其邻国也无法摆脱这一规律。每当印度周边地区出现危机时,有关印度政府所谓“后院失火”的声音就会甚嚣尘上。有趣的是,这些声音大多来自于那些前印度外交官们。对此,潘特指出这些前外交官在处理同邻国关系的工作时与他们的继任者并无二致,也通常是失败的。但是,在痛斥现在的外交政策时,过往的错误被轻易地遗忘了。印度外交官只会在应对数十年来印度同邻国的外交挑战时提出一些陈词滥调,却从不承认在过去70年里已经进行过各种失败的政策尝试。虽然无法要求印度政府在周边外交政策中做到完美无瑕,但是在讨论近期南亚重大新闻事件时印度国内的短视令人震惊。
其次,潘特分析了印度政府影响邻国政治议程的局限性。潘特指出,结合孟加拉国骚乱以及哈西娜政府垮台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来看,印度政府影响邻国政治发展轨迹的能力仍相当有限。潘特认为,这既是因为印度官僚机构内部对孟加拉国国内局势变化缺乏理解,也是因为孟加拉国决心自己决定国家的未来。因此,过去15年内孟加拉国的政治稳定以及印孟关系的稳固并不是印度政府的伟大外交成就,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孟加拉国在多年政治动荡之后自行做出的选择。印度政府所做的一切外交努力不过是尽其所能,为这一选择培育良好外部环境。潘特指出,人们很容易忘记,在哈西娜执政前发展印孟关系有多么困难,彼时的印度政府对发展双边关系几乎没有任何乐观态度。潘特认为即便现如今孟加拉国反印情绪再次高涨,也不应忘记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政府执政时反印集会就已经相当流行。同样地,在马尔代夫,萨利赫政府上台并不能被视为印度的外交成功,就像穆伊兹政府上台并不是是印度的外交失败一样,更多地与马尔代夫国内局势相关。
再次,结合对上述情况的总结分析,潘特指出印度作为大国不应陷入“地缘政治宿命论”的迷思。潘特认为,伟大的国家虽然在对外关系上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但崛起的进程使它的外交影响力超越了原有的地域限制。因此,大国不应秉持“国家命运取决于地理因素”的信条。一方面,印度无法决定其邻国的命运。潘特认为,印度是复杂的南亚地缘环境的组成部分,现在绝不是印度建立地区霸权的最佳时机。自独立以来,大部分印度的邻国一直试图制衡印度使其无法获得主导地位,而巴基斯坦则竭尽全力争取与印度平起平坐。虽然这一努力导致了巴基斯坦的分裂,但印度的其他邻国却找到了更好地制衡印度的方法,即不时地向域外大国寻求援助。潘特指出,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的崛起,既取决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也取决于印度邻国积极“讨好”中国的愿望。另一方面,潘特指出,印度也时常错误地认为印度的命运将由其邻国决定。事实上,印度邻国与印度的命运并不相同。尽管印度邻国面临经济动荡在内的诸多挑战,但印度在近年来迅速崛起,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最后,潘特指出了纠正上述错误观点的方法。潘特认为,在批评印度的周边政策时,重要的是要承认其邻国的能力。印度政府对外政策可能是邻国获得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它不是决定其成败的唯一因素。潘特指出,印度当然可以继续投资邻国的未来,但同时应充分意识到这种投资的结果取决于邻国。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这种投资不太可能收获较高收益。因此,印度的成功将在于摆脱地缘政治宿命论的桎梏,在全球范围内追求领导型大国地位。
(审校:张海龙 编辑:杨倩)
原文于9月11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great-nations-do-not-fall-for-the-myth-that-geography-is-destiny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